联系我们
地西泮
地西泮百科知识
来源:广州仁泰医院
浏览量:219 发布时间:2013-07-08
地西泮由罗氏公司(Hoffmann–LaRoche)开发,在1963年获准使用,它的药效是较早面世的同类药物氯氮䓬(或译甲氨二氮䓬)的大约5倍。地西泮的销量迅即超越氯氮䓬。其他药厂看到地西泮的成功,便开发其它新的苯二氮类药物。䓬
医学界视苯二氮䓬类药物较以往常用的巴比妥盐类药物更好,因为后者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差距较少(即是稍为过量便容易中毒),且会形成较强的依赖性。过量服用地西泮较不容易引致死亡(不过仍然有人因服用地西泮过量而死亡),但如同时服用其它镇静剂或酒类则会增加危险。
物理特性
地西泮是白色或黄色结晶状固体,无气味,微苦,微溶或不溶于水。地西泮可吸附在塑胶上。
药理学
此类药物作用于体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种受体"GABAA受体复合物"(复合物包含GABA受体,苯二氮平类药物受体和一个与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而药物与受体的这种作用诱导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加强开放,这样会增加氯离子流入胞内的数量,产生超极化而抑制突触后电位,减少中枢某些重要神经元放电,引起中枢抑制。与酒精,阿片类药物同属于神经抑制剂,可用于缓解酒精的戒断反应,长期使用亦可导致依赖。
药物动力学
地西泮可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以栓剂方式给药。
地西泮在口服后,迅速被身体吸收,药效很快开始,以静脉注射,药效更快。地西泮经肝脏代谢,其代谢物经肾脏排泄,只有极少量的地西泮没有被代谢便排泄。地西泮脂溶性较高,肌肉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也不完全,血浓度不稳定,其峰值血药浓度比口服还低,故临床上一般不宜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