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戒毒知识
怎样的心理因素导致吸毒者复吸
来源:广州仁泰医院
浏览量:228 发布时间:2013-05-24
怎样的心理因素导致吸毒者复吸
导致复吸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精神依赖的顽固存在精神依赖即“心瘾”、“想瘾”、“渴求”,是指药物滥用尾对过去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效应的难以克制的、长时间存在的渴望。这是一种强3的、突然的、特殊的状态,有时是难以预料的、无法用语言解释的迫切地使用药物的牲望。往往是在受到与原来滥用行为有关的刺激后出现,表现为坐卧不宁、焦虑失眠、灌欲不振、心情抑郁、暴躁,难以抗拒对用药的向往。许多人即在这种强烈渴求心理的}I使下,再次用药。
由于滥用的物质种类不同、质量和数量不同、个体的差异以及脱毒后未复吸时间合不同,“渴求”的程度也不同。在一定的群体中,“渴求”是一个从最轻到最重的连续立程。对于每个吸毒者而言,“渴求”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与脱离致依赖伯物质的时间呈正相关,即脱毒后的1个月内“渴求”的程度最重,发作频繁,每次发科的持续时间也最长,但1个月后其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都会逐渐减轻。就海次产生的“渴求”而言,也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开始时十分强烈,如果能有效应付及时控制,“渴求”感会越来越弱,然后消失。“渴求”是吸毒者高复吸率的最主要、爆
根本原因。
目前对海洛因、冰毒、摇头丸、氯胺酮、大麻的精神依赖尚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桩制,但临床已证实纳曲酮和N一乙酞同源牛磺酸钙对酒依赖者的精神依赖,抗抑郁药安非他酮对尼古丁依赖者的精神依赖有效。
2.高危情境的反复再现吸毒者在一些情境下会增加复吸的危险性,通常有:与用药有关的环境;负性情绪;非常愉快;无聊;使用兴奋剂;躯体痛苦;拥有现金等。这些情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危情境,这些情境会引发他们使用毒品的冲动。
与外界环境发生条件化刺激与复吸的关系最为密切,吸毒者脱毒后返回原吸毒环境,曾使用过的吸毒用具、见到道友、音乐等都会成为暗示物,使患者想到毒品,想到毒品带来的欣快感。有的说“当我一看到这些曾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锡箔时,内心便涌出一种遏制不住的、莫名其妙的冲动。此刻我便再也无法克制自己,千方百计找毒友美美地享受一次”。苯丙胺类滥用者的音乐、场所诱导作用更为明显,只要他们一回到迪厅、舞厅就会产生强烈的用药冲动。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与原滥用习惯有关的药物也可作为引发高危情境的提示物,如许多临床医师发现,安眠药的滥用可引起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再发生,饮酒常可引起可卡因依赖的再发生。
据此,有人采用暴露技术(exposure technique)以降低个体的提示反应性,如让依赖者处于有选择的高危情境中,却有意让其回避原依赖的药物,以达到增强抵抗力的效果。但这一方法过多依赖个体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评估及系统随访,效果难于评定,这一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尚需进一步探讨。
3.破堤效应(abstinence violation effect, AVE,失操守效应)的影响吸毒者在治疗康复初期的决心往往很大,但常常不能贯彻始终,好不容易坚持住的“操守”往往在诸因素的反复冲击之下变得不牢固,会有经不住“再来一次”的事情发生,可这“再来一次”往往注定前功尽弃,一发不可收,直到再次成瘾,此即Marlatt和Gordon所描述的“失操守效应”。
破堤效应是与复吸相关的认知情感反应,决定最初的“偶吸”能否导致全面的复吸,破堤效应的前提是病人承诺保持绝对操守,坚信使用药物是不可接受的,没有给出犯错误的空间,一旦越界,便感到非常可怕,难以接受内心的冲突。为了降低这种负性情绪,就会倾向于过去一贯采用的不良应对方式—继续吸毒,并将自己重新定义为无助的依赖者,不再进行任何努力,导致完全的复吸。
破堤效应的产生与患者固有的归因方式有关,如果个体将“偶吸”归因为个人内心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上,做悲观的归因(如认为自己缺乏意志),就容易发生破堤效应;如果个体将“偶吸”归结于外部的、暂时的(可变的)、特殊的、可控的因素上,做乐观的归因(如将“偶吸”归因为自己一时性的对高危情境应付的失败),产生破堤效应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个体就会继续保持一种自我控制感。
4.自我效能感下降,戒毒决心及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是由班杜拉(Bandura,1982)提出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感觉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吸毒者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就具有较强的改变动机。如能在一次高危情境中完成一次有效应付,自我效能感受就会提高,复吸的可能性就降低;如果这一次没有成功的应付,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就会感到无助,进而反复用药以获得即刻的满足,导致完全的复吸。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对于戒毒的决心及内心关于操守的目标对是否复吸有很大影响。比如,不少依赖者在求治或被迫治疗时,内心所定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戒断,而是希望减少用量和(或)恢复躯体状况,因此,治疗后的复吸率自然会高于那些确实有戒毒愿望且希望彻底摆脱的依赖者。临床发现,在治疗开始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滥用药物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及躯体并发症),许多人戒毒的决心(似乎)很大,动机很强烈。但若干时日之后,依赖者会渐渐忘却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戒毒决心及动机逐渐淡化,而记忆中药物所致的愉悦、欣快体验逐渐显露,最终会产生“再来一次”的想法。也就是说,滥用者的决心总是在波动状态,不断地权衡利弊,不断地与自己作斗争。因此,如何维持他们戒毒的动机与决心,是许多专业人员努力的目标。
对我国的戒毒者而言,特别是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者,由于其人所并非自愿,而步外力强迫所致,故这两类人群的复吸率较高。
5.缺乏应付高危情境的技能、戒毒信心不足每个药物滥用者的高危情境是不才同的,如果不能识别这些引发“渴求”的高危情境,如果没有足够的应付高危情境的心理准备与技能,那么在高危情境下他复吸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我们知道,复吸大多发生在某些特定情境之中,如果能训练个体在特定情境及同千压力下能自持或能坚定有效地拒绝,可为保持操守奠定基础。戒毒者脱毒治疗后,在社会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仍会经常受到各种挫折与打击,如家庭的冷遇、社会歧视、」作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等。研究者注意到,许多人之所以复吸,是由于戒毒后J陷人困境,难于处理,于无奈之际,再次求助于毒品。
6.侥幸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的作用有的戒毒者脱毒后常这样想,“戒毒毛段时间太苦了,再吸一次后再决心与毒品告别吧,就这么一次,而且刚脱毒结束,不苍成瘾的,我会完全控制自己不吸的”。结果是,吸一次下一次决心,再吸一次又下一砂决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没有止境地吸下去,直至再次成瘾。
逆反心理多见于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人员,由于僧恶被强制、受劳教时的惩罚性1遇,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吸我偏吸”,据调查占13.01%,这部分吸毒者多在期俏出所后3天内复吸,有的甚至在回家途中就开始复吸。
7.人格扭曲和心理缺陷没有纠正人格特点不仅与吸毒的发生有关,也在很大私度上决定着依赖者的远、近期预后。吸毒者在长期吸毒过程中,人格被扭曲,正常的沐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观被破坏,逐渐形成对毒品的“依附性人格”,表现为缺乏刚社会的关注和热情,缺乏对生活的激情,思维变得狭隘和懒散,作为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普遍低于常人,只想通过吸食毒品来逃避现实。即使经过一定时间的戒毒怡疗,其人格扭曲和心理缺陷仍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多疑、孤僻、自卑,对生活失去}E趣,工作能力减退,思考能力下降。同时,在戒毒期间刚刚形成的对毒品的抵御心理还相当脆弱,一旦在生活中受到各种精神打击(如歧视、嘲讽等),出现各种挫折(如事业、婚姻失败等),情绪容易波动。此时,只要有机会接触毒品,精神防线就会全面崩溃。